台北市長柯文哲這個月受訪時,說他曾經在大學時期讀到一段話:「把自己當自己,是自在;把自己當別人,是無我;把別人當自己,是博愛;把別人當別人,是智慧。」,讓他終生記得。
這段話只有32個字,乍看之下很簡單,但我認為在實行時,尺度拿捏上是需要修習的。而這段話的四個小節,也正好是我近來正在思考的人生議題之一。我認為原作最後一小節的「智慧」下得不夠精確,應該要下別的詞彙才是,因為「智慧」是我們處事的根本。人生會不斷地下各種決定,而在下任何決定的時候,都需要靠自己累積到當下時的智慧去判斷。而以我現在的智慧,我認為最後一小節「智慧」一詞,可以替換為「尊重」,儘管如此,我覺得「尊重」一詞仍不夠貼切。
自在跟自私只有一線之隔,無我跟迷失只有一線之隔,博愛跟濫情只有一線之隔;尊重跟無情也只有一線之隔。如何靠智慧去拿捏,這是修行的目的之一。
前三小節,我也還在參、還在學習怎麼拿捏,而「把別人當別人」這句話,在最近讀了「被討厭的勇氣」一書,我認為可以參考阿德勒(Alfred Adler)的個體心理學,應該可以參到一些體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